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破落小镇,到今天拥有旅游小镇、戏剧小镇、世界互联网小镇等“国家名片”;从20年前的零游客,到如今年游客量过千万人次、经营收入多年稳坐国内古镇型景区“头把交椅”——浙江乌镇的发展奇迹,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
在数不胜数的中国古镇中,乌镇缘何与众不同?一个世界性的互联网大会,又为何青睐这座小镇?
三次转型再现古镇芳华
江南水乡乌镇,地处苏浙交界的桐乡,境内河流四通八达,依水建街、傍水设市,家家临河阁楼,户户汲水晓窗,堪称“最后的枕水人家”。
历史上,乌镇因水路发达而繁盛,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当年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方式的改变,乌镇成了“一潭死水”。直到年,乌镇才有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而当时,周边其他乡镇早已陆路发达。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去周边镇上打工,白天镇上只有老年人留守。说起当时的情形,曾任乌镇镇长的张建林记忆犹新:冷冷清清乌镇镇,一片破房子,一片旧房子,一到晚上黑漆漆。
从繁荣到没落的落差,无数次触动着这座水乡古镇。如何让乌镇再度辉煌?乌镇开始谋求转型之路。
摆在乌镇的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发展工业,经济见效快,但是有污染,选址难;另一条是发展三产服务业,把乌镇这个古镇水乡的旅游价值挖掘出来。
乌镇选择了后一条路。
年起,桐乡市委、市*府举全市之力,开始实施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当年5月,市*府牵头,市财*局等13个部门共同出资,组建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运作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
与其他一些古镇开发运行有所不同的是,桐乡市委、市*府尊重乌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从一开始就以“保护第一、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理念,尊重古镇的历史遗存,从总体风貌入手,突出建好环境尤其是水环境,拆除所有不协调的建筑,同时恢复“乌镇香市”等民俗文化,并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营造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
年,乌镇东栅景区建成,很快成为古镇旅游胜地;年,西栅景区开业,无论收入还是净利年均增长均在30%左右。这种古镇保护开发的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
乌镇也正是在这样的保护与发展的理念中,开始谋求转型之路。
——第一次转型,乌镇成为一个旅游符号。
乌镇有句口号:“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怎样避免古镇的同质化?唯有依靠文化,文化特征才是一个古镇的最大个性。乌镇人受戏剧《暗恋桃花源》的启发,创办了乌镇戏剧节,带动乌镇游客量过千万人次,经营收入直逼20亿元大关,连续10年保持高位增长。
——第二次转型,乌镇多了戏剧和文化符号。
乌镇的愿景,不仅如此。当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网上支付刚刚兴起,乌镇的商超系统已经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