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芳华正好,
总要去一趟乌镇吧。
如你是初次相遇,
一定会留下诸多感动。
01
乌镇是一以贯之的心安理得。
就像是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
彼此相逢便可聊得热火朝天。
那些风景和那些故事,
再见之时,
内心里依然温热如涌。
巷弄曲折通向未知,
每一条都写满故事,
倘若你行走在弄堂里,
用指尖触碰灰墙,
仿佛能划过那漫长岁月,
感受千年古镇留下的厚重年代感。
随处可见的灯,
闪烁微弱的光,
点亮前路,
指引着晚归的旅人。
灯火式微,
将白日里的尘嚣隐匿,
将这无边夜色映衬。
人生的常态,
大抵是将自己囿于一处“囹圄”:
逃不出那些焦头烂额,
避不开所谓人情世故。
于是对需要慰藉的人而言,
远方便意味着精神寄托,
“在别处”成了一种向往。
初看景是景,
再看景是情。
乌镇确有如此奇效,
就连下了一场雨,
都能引发游人的诗意。
雨从屋檐滴落,
是谁静静出神良久,
又是谁渐渐红了眼眶。
02
乌镇是恬淡如水的日复一日。
晨间一杯早茶,
便开启一天的云淡风轻。
水上集市转一转,
能感受古朴烟火气息扑面,
早餐铺前已是长队如龙。
人们临水而食,
与小镇的晨欢和谐而生。
日子总是很慢,
如摇橹船之于西市河,
一摇一晃,一朝一夕,
缓缓沉浸在这水乡的韵动里。
日子也总是很快,
如蓝印花布之于染坊,
日晒雨淋,斗转星移,
转眼已然褪了色,
一抹浅色蓝灰嵌入小镇的梦。
*昏被渐渐拉长。
夕阳余晖下的剪影,
一缕炊烟在马头墙上消失。
泛了*的日子里,
时间并不可贵,
可贵的是,
花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
晚风吹拂,
来听一曲花鼓戏。
乌镇的酒不醉人,
真正醉人的,
是咿呀的吴侬软语。
赏一段苏州话评弹,
看一场露天老电影,
慢时光里的慢乌镇,
在这声声慢中晕开。
平日里略显寂寥的小镇,
却与年轻热闹的夜生活,
切换自如。
前一个路口还是暗香疏影,
寂寞无人的梅花小院,
转身却融入了酒吧林立,
舞榭歌台。
03
乌镇是双向奔赴的情真意切。
小镇多情,
孕育出来的人是多情的,
建筑更多情。
那水、那风,
那些是与非,
都不外乎一个“情”。
乡情是一座桥,
在木心和家乡乌镇之间维系着。
生于斯,长于斯,
漂泊半生,
最终落叶归了根,
晚晴小筑内,
坐看云卷云舒。
爱情是一段似水年华,
在文先生和英小姐的内心里。
爱情的平凡,
在于携手走过那些寻常巷弄。
爱情的可贵,
在于经得起沧海桑田的变迁。
真情是乌镇的态度,
是迎面的笑脸,
与真挚的问候,
是餐厅内周到热情的服务,
是园区内清净整洁的环境;
是一店一品从不恶意竞价,
是恪尽职守从不疏忽懈怠。
处处彰显温情,
人人释放善意。
04
乌镇是稀松平常的食味人间。
地道的乌镇美食,
总是莫名的精致,
就像是一碗鲫鱼汤,
鲜极浓郁纯正细腻,
如你不曾品味,
未免太过遗憾。
在这方富足的鱼米之乡,
河鲜肥美多汁,
老底子土菜咸香适宜,
入口如抚慰你的味蕾。
水乡是安逸的,
乌镇的食物也是。
最爱的风味小吃,
隐没于老街之上,
油里沸着的萝卜丝饼,
一口软糯的船头肉粽,
无论是微甜不腻的定胜糕
亦或是酥软飘香的羊肉面,
一闻这弥漫的香气,
那些饿着肚子流口水的场景,
从你我记忆深处,
被无差别的唤醒。
美食向来治愈人心,
家常菜更解忧愁。
如你来到乌镇,
一定要住在民宿,
热情的房东夫妇,
会准备一大桌子丰盛菜。
像是南方小镇上的远房亲戚,
道不尽的家长里短,
烦恼也抛诸脑后。
05
乌镇,还是那个乌镇。
皎若明月,
明如春水,
水清,月白。
乌镇有她的秉性,
不喜鲜红灯笼高挂,
不羡凡尘靡音悦耳。
最宏大的装饰,
源自建筑本身与自然的和谐;
最入画的镜头,
是游客与景色合一。
西市河水碧波荡漾,
摇橹船开两岸人家。
两岸的水阁延绵不绝,
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梦,
一座座石板桥饱经沧桑,
将古今建筑风貌贯通。
历久弥新的乌镇,
在同质化的江南古镇之中,
逐渐独树一帜,
在创新求变的道路上,
不断披荆斩棘,
不负过往和前程,
不负初心共理想。
风雨袭来,
乌镇是不动声色。
风雨过后,
水,更清冽可鉴,
天,更通透无垢。
来时路尝尽萧瑟,
归去之时,
也无风雨也无晴,
便显得不再重要。
岁月洗尽了铅华,
留下经典与永恒。
乌镇就如同那佳酒纯酿,
点滴弥香。
趁着芳华正好,
总要去一趟乌镇的,
再对酒当歌,
再把酒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