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
TUhjnbcbe - 2023/2/24 8:35:00

试卷类型:A

高一语文

.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长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无讼”概念源自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这体现了孔子对理想社会关系的追求。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无讼”观念是调剂社会关系的美好愿景。在当今中国,尤其在广大的乡村社会,这种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即在发生纠纷时通常愿意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而非直接诉诸法律。

在孔子看来,“仁”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做到“克己复礼”,约束私利,天下就“归仁”了,个人也就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从而构成“君子”社会。君子“既明且远”,就可以从*来治理社会。如何调解社会纠纷矛盾?诉讼必不可少,但诉讼的目的是止讼以至无讼,消除诉讼的社会根源。孔子反对以力服人的强暴统治,强调道德模范的引领,认为这是实现无讼的关键。以道德和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社会,“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从而实现“仁者”爱人、识人、容人而无诉讼纷争的理想社会境界。

虽然孔子的“无讼”理想没能成为当时现实的社会场景,但这种社会治理理念却贯穿于中华文明始终。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用“乡土社会”来概括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称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要打的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费孝通祢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知礼是每个人的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近代以来从欲望到需求的文明转换,使乡土中国进入乡土重建。在乡间,普通人还是怕打官司的,但是新的司法制度却已推行下乡了。尽管当时中国已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但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牢固地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况且,依照现行法去判决,时常可以和地方传统不合。乡间认为坏的行为却正可以是合法的行为,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费孝通认为,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千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要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不但法治秩序效果不好,而且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就会先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乡分割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构建中,如何化解发生在人民内部的社会矛盾?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其实质是对无讼的追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枫桥经验”创造了依靠发动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就地化解矛盾的基层社会管理方式,达到了“捕人少、治安好”的良好效果。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社会发展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社会运转方式发生相应变化。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成略。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社区治理的无讼思想无疑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在新时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许多地区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以“无讼社区”建设为抓手,以“诉调对接”为核心,以“息争止讼”为目标,针对快速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剧增,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行*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等方式,打造综合性调解平台,节约了诉讼资源;在平台上预约服务,将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化下沉社区,根据群众需要定时定点到社区办公服务,将绝大多数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茅状态。

“无讼社区”建设就是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立规矩、以德治扬正气,最大限度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倡导“和为贵”理念,主要针对民商事纠纷,本着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人民调解前端介入,运用“诉调对接”方式,对调解结果进行司法确认,增加调解的权威性,达到“息争止讼目的。大邑县通过*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综合发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无讼社区”建设,在基层社区进行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其实践是成功的、可资借鉴的。

(摘编自徐平《建设“无讼社区”实现有效基层治理》,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克己复礼,君子应发挥道德模范引领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无讼”的理想社会境界。

B.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注重把传统规则内化成修身克己的习惯,重视教化的作用,人们对诉讼持消极的态度。

C.“枫桥经验”和“无讼社区”建设,都本着“息争止讼”的理念,重视调解的作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实践。

D.从古至今,“无讼”的时代内涵始终如一,反映了中国人民内心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无讼”理想在当时没成为现实场景,其原因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并不都是“克己复礼”的君子。

B.在乡土社会蜕变过程中,要缓解法治秩序和礼治秩序的矛盾,就必须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

C.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这一转变使社区治理的“无讼”思想得到了空前提升。

D.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手段应该贯穿于“无讼社区”建设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增强调节的权威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无讼”范畴的一项是(3分)

A.某地区派出所在宣传栏内张贴家训家规内容,悬挂“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等宣传条幅,以传统文化助力平安治理。

B.某镇居民自发成立“和事佬”协会,招募热心公益的退休人员,组成志愿调解员队伍,及时为群众提供公益调解服务。

C.某电视台“生活帮”栏目与相关行*、执法部门建立联系,直面百姓生活中的盲点、疑点和难点,全力为百姓排忧解难。

D.某市整合司法、行*、公证等多种资源,搭建综合性调解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受理群众诉求,化解各类纠纷。

4.请综合材料内容,为“无讼”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无讼”理念在乡土社会和新时代所发挥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乌镇的船

杨俊文

到过乌镇,看过小桥流水、傍河民居,便知道这是江南的风景。待几年后再看这座古镇,与西塘、周庄、同里相比,免不了有些色调雷同的感觉,所以景致一类则不在兴趣之内。倒是墙上风蚀的青砖,水阁斑驳的浸渍,以及脚踏石街的声响,还有那庭院和店铺里端庄古朴的堂号、字号,让我沉思良久,觉得这其中似有沉厚悠远的意蕴。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西栅河岸古旧的石板上,恍惚间就到了一个叫安渡坊的地方,栈头船(俗称载客船)整齐划一地泊于码头,显然是专供游人“到此一游”的然而,我的目光却被岸边的一排展板吸引。展板是竹制的,数十张相连一起,由水岸延至一条窄窄的柏油路,此后南折,足有四五十米的长度,上有阴雕的文字和样式各异的船的图案。从一端看起,才知道此乃“舟楫文化长廊”。

也许乌镇的起落兴衰,全都承载在舟楫之上,所以驻足细观,渐渐觉得长廊有了长河的寓意,继而生出流动斧涌的气象。

乌镇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的一方水镇,袂湖连江,衣带吴越,使其有了独特的水乡韵致。盛唐时期,乌镇就有十万百姓在此居住。由于此地河网交织,舟船是人们唯一的交通工具,百舸千舟该是这一水域最为炫目的景观。当然,在运河上最为气势浩大的,莫过于隋炀帝乘船下扬州的一幕。唐朝的文学家皮日休称其为“万艘龙舸绿丝间”,这倒是夸张的笔意。但此次出游,隋炀帝确是奢华到了极点。据记载,他与皇后分乘龙舟和翔螭舟,随行的公主、妃嫔、文武官员等分乘各式船只,计艘,前后相接,长达二百余里。这盖世无双的帝王出行图,委实令人唏嘘不已。当年的江南民众,如果真的看到这样的场面,那感觉一定如梦如幻,而在目瞪口呆之后,必定有了一个经年不休的话题。

其实,中国的舟船并非独属于哪个朝代的发明。在浙江湘湖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里,有一艘由圆木凿空后制作的船——享誉“华夏第一舟”的独木舟。在现代化聚光灯的照射下,已经在时光中停泊了年的简陋漂游工具,显现出良渚文化清晰的纹理和早期人类的智慧之光。当时的人们还没来得及意识到这赦原始“龙舟”的革命性意义,它就已经载着他们开始了文明进程中的灵巧划行,以一种超越现实的速度,打通.了水陆、地域和时代的阻隔。当三皇五帝在中原的*土地上争雄称霸时,江南水乡的独木舟便自由穿梭于渔猎文明与农耕文明笼罩下的河网之间。

待到木板船一出现,一改独木舟的简陋,人们在水上穿行的速度和动力又前进了一步。后来江南的舟楫,在吴越争霸时更是不可或缺,并成为彼此征战的一大优势。及至隋唐时期,舟船制造业已十分兴盛,隋炀帝那次风光无限的出行虽显骄奢淫逸,但也并非毫无积极意义,用现代理念的眼光看,也算是舟船的一次巡展吧!

--看过展板,沿着时光的水路走过来,再回首望去,乌镇一带所有的舟楫,几乎都消逝在历史的雾霭里。只有眼前用来载客的栈头船,依然错落有致地在水阁之间缓缓游走,像是完整的乐章演奏到最后,剩下单调而深沉的音符,不舍昼夜地飘荡着。

当我走完那段文化长廊时,再转身,发现这原来是一部内容博大、丰富的大书。

一阵叮咚的声响从围拢的展板后面传出来。那是一处修船的水岸,工匠们正在修理船只。走进去看他们的动作和神态,是那么恭谨而专注,每条破旧的船,在他们看来都像是有生命的本体。一位工匠说,他早年造木船,后来修木船,近些年木船越修越少了,运河上跑的都是大型的机动铁船。但看不出他有何抱怨,脸上一直堆满笑容。是的,乌镇河网之外,早已有了交织的公路、铁路,各种车辆穿梭往来,自然使许多船只尴尬地隐去。其实,乌镇人在乘坐高铁和汽车时,早已消解了怅然若失的情绪,只是那些有心的参观者,却禁不住要顺着时光的中轴,把那些曾经漂游于此的舟楫——抚摸。

我总觉得关于船的故事并未终了。从茅盾纪念堂走出后南行,便是茅盾陵园。在如一册书状似的墓碑之上,茅盾先生眺望远方,恰如在船头迎风而立,紧抱的双臂仿佛拥抱一方山水。阳光透过云的缝隙,把塑像映照得光彩溢目。当看到元宝湖畔木心美术馆方头渡船似的组合建筑,禁不住又想到茅盾,想到与他同有一片故土的王会悟、孔另境、沈泽民……他们的生命之船,带着劈波斩浪的骁勇,从苦难的远方驶来,穿过历史的风雨,最后静静地停泊在故乡的水湾,再也不会离开°而他们精神的风帆,却一直在为子孙后人高高扬起!入夜,月光下的河水宁静而明亮,运河上的行船间或鸣响的汽笛,在水面荡起深沉悠远的回声,像是从岁月的深处响起,又似乎正向一个远方传去。我想起木心的一句名言:“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乌镇,依然行进在水上。

(选自《散文选刊》年第10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乌镇与西塘、周庄等江南水乡色调雷同,表达了作者对其风景的厌倦和对它沉厚悠远意蕴的偏爱。

B.作者由安渡坊的“舟楫文化长廊”,想到乌镇的兴衰与舟楫有密切的联系,进而引出下文对舟楫的相关联想。

C.“这原来是一部内容博大、丰富的大书”一句,饱含了作者对舟楫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巨大作用的赞美。

D,文章结尾一句,意在表明乌镇现在的发展仍然要依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乌镇舟船文化的喜爱之情C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渐渐觉得长廊有了长河的寓意”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观看“舟楫文化长廊”时的独特感受。

B.作者写修船工匠面对木船逐渐消失这一现实的坦然态度,是为了反衬“有心的参观者”对曾经的舟楫的怀念。

C.文章借对茅盾先生雕塑的描写,由对乌镇之船历史与现状的叙述巧妙地过渡到对生命之船的思考,给人启迪。

D.文章内容丰富厚重,语言优美典雅,两者相得益彰,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审美愉悦,又得到精神熏陶。

8.文章的题目是“乌镇的船”,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的笔墨写隋炀帝下扬州?(4分)

9.请分析本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霍光字子孟,雅骑将*去病弟也。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碑。”日碑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日碎为车骑将*,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事一决于光。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暫,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初辅幼主,*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义之。明日,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诺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屮。*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光薨,上及皇大后亲临光丧,谥曰宣成侯。

(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10.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可風社稷属:属于

B.上游五柞宫,病等笃:病重

C.光欲本之夺:抢夺

D.众庶莫不多光多:赞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上即位/乃归*/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B.及上即位/乃归*/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C.及上即位/乃归*/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D.及上即位/乃归*/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本名以外起的表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古时一般尊人称字,对己称名。

B-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顿首,即叩首,古代的一种礼节,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这里表示请罪。

D.崩,皇帝去世。古代对“死”的称呼有严格规定,帝王死叫“崩”,诸侯死叫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光才能出众,深受信任。汉武帝年老托孤,赐画给霍光,让他和周公一起承担辅佐幼主的重任。

B.霍光为人谦逊,善于理*。霍光认为自己才能不如金日碑,但辅佐幼主时,国家大事都由他决断。

C.雷光本性端正,富有气量。尚符玺郎不从霍光,拒绝交出玉玺,崔光反认为此人忠义,给他增加俸禄。

D.霍光位高权重,备极哀荣。霍光把持朝*多年,深受朝廷重视,他去世后,皇后和皇太后亲临吊度。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4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折杨柳

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紧扣诗题,写女子用折杨柳来送别远行人,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B.三、四句写一枝杨柳虽不贵重,但它代表了家乡的整个春天,所以应当珍重。

C.七、八句写行人将远戍边疆,作客他乡,容颜渐老,其内心的愁苦更胜送别人。

D.此诗首尾圆合,饱含情韵,由折杨柳生发的离情别绪,层层深入,情真意切°

16.诗歌是如何借眼前之景抒离情之苦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2)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用,”两句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3)在《虞美人》中,?”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

表达了词人亡国之君的浓重愁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要说文化遗产,汉字应该是中国最的文化遗产,没有汉字,很难想象中国文化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博大而精深。中国人有崇拜汉字的传统,即使到今天,这个传统依然广为流传。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老寿星,它至少有年的历史,早在商代之前,中国就有成熟的文字系统,我们通过商代的甲骨文,就可以触摸那个时代的生活。汉字为探讨中国思想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如“色”这个汉字,含有中国人审美观念的信息。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而为“羊大为美”,意思是大羊、肥羊就是美的。在古代,羊和人的衣、食等生命活动,这反映出中国早期关于美的认识是和人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汉字还具有一种说服人的力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你会听到这样的话:“与人交往要讲信用,人言为信嘛!”这句话的根据就在汉字中。汉字中的“信”字,左为“人”,右为“言”,就是人们要“言而有信”。同时,汉字还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像“舒”可以理解为“舍我一份温暖给你,你便如春雨滋润一般舒心”3像“墨”可以理解为“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含义,激发联想。使用汉字的人,往往觉得它们很亲切,它们不像是一套科学的代码,倒像是一批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符号,很多汉字似乎在向人诉说一个故事,诉说一个既遥远而又像在昨天发生的故事。使用汉字,就像在读中国的历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弥足珍贵休戚相关劝诫诠释

B.不可或缺息息相关劝诫诠释

C.弥足珍贵息息相关告诫阐释

D.不可或缺休戚相关告诫阐释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美”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B.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C.阅读《乡土中国》要有阅读的“预期”,可以是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可以是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D.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生怕人家反驳,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20.请从给出的两个汉字中任选一个,并仿照前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续写。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汉字:鸿思

21.下面是一位导游为某中学的假期研学团所写解说词的开头部分,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同学们,大家好!①欢迎莅临美丽的长江三峡!②今天,能参加大家的研学活动,我备感荣幸之至。③三峡各有其特点:瞿塘峡宏伟雄壮,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险峻。④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⑤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画家、艺术家慕名而来,⑥为其吟诗作画,赞美和描绘它的千姿万态。⑦现在,让我们开启研学之旅,⑧瞧一瞧三峡的奇光异景吧!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年1月7日,中国科技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

年,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年,我国建成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中国科研团队在“京沪干线”与“墨子号”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集成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整个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总距离公里。据介绍,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年,“高校奖励新生一个人报到”的话题冲上热捜,起因是某大学特别设置并颁发了“独立新生奖”。凡是无家长陪同报到的学生,即可获得奖励。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少网友、新生和家长的热议。有的对学校鼓励学生实现自我突破、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的做法表示支持;有的认为大学生当然应该独立,但学校“一刀切”的做法会带来诸多不便;还有的认为有没有家长陪同报到与孩子独立与否并不直接相关,设立奖项宣扬这种行为没有必要。

请你从“网友、新生和家长”中任选一个身份,给《中国青年报》“观点”栏目的编辑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及学校信息;不少于字。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