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失眠病案
柳某女48岁企业高管
01
年2月26日(初诊)
主诉:失眠1周
现病史:患者睡眠质量差,睡后易醒,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甚者凌晨2点左右醒)平均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刻下症见: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睡后易醒,面色淡白,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口苦口干,右侧胸胁部胀痛不适,纳可,二便如常,舌淡苔薄,脉细弱。脉息:68/22=3.0(少气)
月经史:13岁月经初潮,月经正常(每28天来潮一次,持续5天),35岁开始至今每次月经提前3-5天,量少,褐色,严重痛经,行经期间极度疲乏,腰困,影响上班。
既往史:①鼻炎病史10年余,平素尚可,换季或受凉感冒后则鼻塞流脓涕,伴头痛流泪。②胆囊息肉病史3年余。
婚育史:已婚,24岁结婚,育1女1子。
诊断:
中医诊断:不寐证型:气血两虚证
西医诊断:1.失眠;2.原发性痛经;
3.胆囊息肉;4.慢性鼻炎
治疗:
1.普通针刺配合TDP照射,选穴如下:
主穴:百会四神聪神门(双)内关(双)合谷(双)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申脉(双)照海(双)
配穴:鼻炎配印堂、迎香、双侧风池;胆囊息肉配双侧膈俞、胆俞、肝俞、期门(可刺络拔罐)、章门;月经病配中脘、关元、双侧天枢、滑肉门,十七椎、双侧大肠俞、肾俞;
2.刺络拔罐:双侧膈俞、胆俞、肝俞、期门;
3.中成药口服:人参归脾丸,口服,一次9g,一日两次。
此后患者偶有间断失眠(/9/11、/10/22),并前来就诊,配合中药足浴(生姜、炮姜10g煎煮30分钟)、中成药(柏子养心丸,一次9g,一日一次;配合逍遥丸,晚9点12粒,一日一次)。
02年9月6日(复诊)
患者诉近1周夜间持续早醒,醒后不能再寐(凌晨4点),自觉近期工作压力较大,多思多虑,易烦躁,胸闷胁胀,善太息,口苦,舌红,苔*,脉弦数。测脉息:69/20=3.4(少气)
治疗:
1.针刺选穴如下:
百会四神聪神门(双)内关(双)合谷(双)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申脉(双)照海(双)太冲(双)
2.中药:小柴胡汤加减(证型:肝郁化火证)
柴胡12g桂枝10g牡蛎20g天花粉15g
半夏15g当归12g干姜10g夏枯草20g
*芩6g*参10g五味子5g炙甘草6g
共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03年2月24日(复诊)
患者诉近日心烦不寐,胆怯易惊,泛恶嗳气,神疲倦怠,舌偏红,苔*腻,脉滑数。脉息:68/21=3.2(少气)
治疗:
1.针刺选穴如下:
百会四神聪神门(双)内关(双)合谷(双)气海足三里(双)丰隆(双)三阴交(双)申脉(双)照海(双)太冲(双)
2.中药:温胆汤加减(证型:胆郁痰扰证)
枳实15g陈皮12g甘草6g酸枣仁15g
当归10g白芍12g*参20g五味子15g
*芪15g竹茹12g茯神15g法半夏12g
干姜10g栀子10g淡竹叶15g
共7剂开水冲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患者反馈:“魏主任的精心调理下痛经、腰困腰痛都彻底好转,每次3-4天,颜色也正常;鼻炎症状也全部消失;胆囊息肉也没再发展,胸胁部胀痛感(刺络拔罐治疗后)消失;每次治疗睡眠质量较前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可延长至7小时左右,均能安卧。”
04年3月31日(复诊)
患者诉持续3天完全无法入睡,精神差,面色萎*、憔悴,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测脉息:76/26=2.9(少气)
治疗:
中药:*芪建中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桂枝10g当归12g白芍18g北沙参15g
大枣12g枳实12g竹茹12g清半夏9g
*芪30g干姜10g五味子12g酸枣仁15g
*参15g茯苓12g白术12g浮小麦15g
陈皮12g柴胡25g炙甘草15g
共5剂(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054月6日随访
“谢谢主任,您的药是神药,每次服用后当晚立马就能睡着觉了,这两天挺好的,挺好的,而且来月经了。”
针刺处方方义分析
主穴分析
百会和四神聪为治疗失眠最常用的头部穴位,取之以镇心安神。督脉贯脊,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百会位于巅顶,属于督脉,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针刺该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四神聪属经外奇穴,在百会穴四周,为阳气聚会之地,可调节头部气血之运行;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输穴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与神志类疾病密切相关,针刺神门能起到安神定志、行气养心的作用。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心藏神,心神安定,睡眠可安;神门配合内关针刺,起宁心安神之功。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根据长桑君脉法可知,每次就诊时测得的脉息均为少气,故补气的理念贯穿始终,气海为任脉上的穴位,顾名思义,为人体元气的海洋,既可防病强身,又可扶正固本、培补元气;足三里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气血“百川归海”之穴,“合治内腑”,足三里配气海,可大补元气,功如人参;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取一而同调多经,《针灸大成》:“三阴交,主脾胃虚弱,……梦遗失精。”脾病会出现脾胃虚弱失眠的症状,取三阴交可治疗脾虚失眠症,该穴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滋养肝肾,补肾填精的作用,两穴相互配合应用可同调多经之气。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调节人体血量的功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与人体睡眠关系密切。阴跷阳跷功能失调,阴不入阳,阳不入阴产生失眠。因此调节跷脉的阴阳盛衰可治疗失眠。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申脉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二穴阴阳相应,补泻相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能调整恢复阴跷阳跷平衡阴平阳秘神有所安而阴阳平衡失眠自愈。以上诸穴合用,通调人体整体阴阳,调节各脏器在其位谋其职,共奏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效。
配穴分析
①鼻炎:印堂为督脉上的穴位,有研究发现,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迎香穴属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可通经活血开窍,因与肺互为表里,故能宣通鼻窍;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可宣发疏散风邪;
②胆囊息肉:期门为肝经的募穴,可疏肝健脾、和胃降逆;章门为脏会,可健脾消胀,和胃利胆;肝俞、胆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可疏肝利胆,膈俞可宽胸理气,活血通脉;
③月经病:中脘穴为任脉上的穴位,可疏肝安神、健脾理气、补气益血;关元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为聚气凝神之所,解剖位置毗邻子宫所在,内应胞宫、精室,用关元穴直达痛经病所一子宫、冲任,能够培元补肾固本、调和阴阳;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位,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滑肉门有调节情志、运化脾土的作用;十七椎又称“腰空”,属于经外奇穴,靠近子宫位置,根据穴位的近治作用,局部治疗可达到缓急止痛的作用;肾俞、大肠俞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肾俞配大肠俞可达到疏通气血的作用;以上诸穴相配,可调治月经诸证。
中药方义分析
患者为更年期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脾虚运化逐渐失司,久则造成精血生成不足,进而出现气血虚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故表现为面色淡白,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心肾不能相互调合,导致阴阳不交,故失眠多梦;在初诊时,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明确辨证为气血两虚型,测脉息为少气,治疗应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口服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及逍遥丸。三种中成药是临床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失眠的常用中成药,诸方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健脾养心、宁心安神的功效。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明显表现出肝脏的病理表现。患者处于更年期时期,工作压力增大,加之家庭琐事扰乱心神,思虑太过,损伤肝脏。女子以肝为先天,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肝用太过,*不入肝,而致气结不舒,郁久化热,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火扰心神,又可加重失眠,气滞日久,血运不畅,气血不能上奉而心神失养,故见失眠;《素问暏阴阳离合论篇》载:“少阳为枢”,枢机不利,殃及中焦气机,则见胁脘胀闷;治当疏肝理气、清泻肝火,佐以重镇安神,方选小柴胡汤调和阴阳,解郁泻火,根据长桑君脉法,测脉息为3.4(少气),故治疗兼以补气。
方中柴胡升举阳气,疏肝解郁,桂枝通阳化气,牡蛎潜镇摄纳,以*芩清热,半夏降逆调气,健脾化痰,善消脏腑痰湿,当归养血疏肝,夏枯草清泻肝火,五味子收敛固涩,天花粉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可使清火不伤阴,滋阴不恋邪,干姜可回阳通脉,*参、炙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ARBORDAY
患者第二次复诊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思虑太过损伤肝胆的表现。肝在志为怒,肝经循行夹胃而布胁肋,情志不遂,肝气不舒,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泛恶嗳气,《证治要诀》云:“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人不寐……当以理痰气为第一要义,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用温胆汤。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竹茹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当归、白芍养血疏肝,*芪、*参益气补脾,健运脾胃,扶正祛邪,酸枣仁、茯神宁心安神,淡竹茹清热祛痰除烦,合用甘草益气和中、又调和诸药;方中各药共达健脾益气、热除痰清、胆胃宁和之功效,故睡眠自安。.
sept
患者第三次复诊时表现为盗汗明显,且脉弦细,故为心肝阴血不足之征,因患者平素一直处于少气(2.9)的状态,故治疗以养心安神、补气和中为主,方以甘麦大枣汤合*芪建中汤加减。甘麦大枣汤中浮小麦取甘凉之性,可补心养肝、益阴除烦、宁心安神,《灵枢·五味》曰:“心病者,宜食麦。”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大枣益气和中,润燥缓急。*芪建中汤中*芪、*参益气补脾,健运脾胃,扶正祛邪,当归养血疏肝,桂枝通阳化气,配伍北沙参养阴生津,白芍敛阴止汗,五味子益气生津,枳实、半夏、竹茹相合,可理气化痰和胃,白术健脾理气,陈皮、柴胡合白芍可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酸枣仁镇静催眠、茯苓健脾宁心,有养心安神之功用,改善患者精神差,面色萎*、憔悴等症状,宜在治病求本,两方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益中气、养心安神之功效。按语本案例患者为48岁更年期妇女,工作为某企业高管,有一女一子,长女在海外读大学(年2月全球疫情爆发,担心女儿安危,女儿改签了3次机票,才顺利返回家中。)次子升初中,处于“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难免思虑太过、致失眠焦虑;且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体征结合既往史、月经史等,且根据长桑君脉法脉息术可知,患者处于少气状态(每分钟脉搏/每分钟呼吸=4-5之间为正常,<4为少气,>5为脉躁),可知患者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认为,阴阳和谐,才能气血健旺;经络顺畅,才能百病不生。《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本案患者失眠的原因与生理病理均关系密切。患者为更年期女性,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和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故发本病,而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故本病案患者还表现出了一系列其它的症状。纵观患者的整个就诊过程,不难发现,几年之中,断断续续来门诊调理身体(失眠、鼻炎、痛经、月经量少,胸胁痛等),而且常常一个方子就疗效明显,这个案例映射出女性的共性问题,同时也表明了中医调理身体,注重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