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是目前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明显升高;有研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那么这样的现象是偶然还是二者之间的确有某种关联?
我们知道,人的胆囊有浓缩、储存和排空胆汁的功能。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多储存在胆囊,胆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后,胆囊就会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于是胆汁则会昼夜不停地直接进入肠道,胆汁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后,产生次级胆汁酸。高浓度的次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及初级胆汁酸的作用下,转变为甲基胆蒽,后者有较强的致癌作用,由于大肠粘膜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甲基胆蒽下,可能使大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对态度,他们观察了上千名做了胆囊切除和未做过此种手术的病人,发现这两种人中患大肠癌的机会相差不多。因此,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肯定地说做过胆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肠癌。
虽然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明确表明胆囊切除与大肠癌患病率的关系。但是建议那些切除了胆囊的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上,切除胆囊5年以上者,最好2~3医院做一次肠镜检查。因为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发现结直肠病变,也可以在内镜下微创治疗肠道内的良性病变与早期肿瘤。此外,饮食习惯规律,注意观察大便的形状变化,有无出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因畏惧胆囊切除后发生大肠癌,而乱投医,错误的选择其他治疗方式。保胆取石术是患者经常向我询问的治疗方式,保胆取石是80~90年代的流行术式,但是后来证明约90%的人结石复发,同时增加了后续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风险;对于结石,药物溶石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溶石排石容易导致梗阻性*疸(相关知识请参看作者的“好大夫网站”发表的既往科普内容)。所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就是目前胆囊息肉和结石的主要的、有效治疗方式。我们需要理性的、正确的认识胆囊切除术,需要做的是严格掌握胆囊切除手术的适应证,不能滥杀无辜。
注:
为了使您及时获得医学科普信息,您可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