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人文
科普
服务
随着胃镜技术的普及,接受胃镜检查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很多胃镜检查的专业术语也得到了“普及”,其中就包括了“肠化”这个有点令人揪心的名词。
一上午“揪”3个肠化病人
镜下可见肠化表现
检查结论:
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化);
病理:(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部分腺体肠上皮化生。
镜下可见肠化表现
检查结论:
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出血?(肠化可能);
病理:(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部分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部分腺体肠上皮化生。
镜下可见肠化表现
检查结论:
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化可能)胃多发息肉Hp(+);
病理:(胃体)胃底腺息肉,(胃窦)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腺体肠化。
很多科普文章都指出:胃黏膜上皮组织的肠化生是一种癌前病变,胃镜活检发现肠化生,就说明离真正的胃癌不远了。事实上,胃镜查出肠化生的患者很多,大部分患者并不会发展为胃癌。
统计显示,“肠化生”发生癌变的概率为5%。也就是说,个慢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的,可能这5个病人会发生不好的变化。总体来说,肠化生患者中胃癌的整体风险还是非常低的,但一些肠化生程度较重、范围较广的患者仍应提高警惕。
除了肠化生以外,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也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大部分可逆转,较少发生恶变,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明显的恶变倾向。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化或上皮内瘤变者应定期随访胃镜并活检。所以,发生了胃黏膜肠化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积极去除诱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适当药物控制和定期随访,别让肠化生走到胃癌那一步。
肠化真的可怕吗?
如果您能对“肠化”这个概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就不会那么“揪心”了。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会做出相应的一些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肠化”也是胃黏膜遭受损后的一种自我调整。“肠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完全性肠化,也叫小肠型肠化生,很少有癌变的可能;另一类称为非完全性肠化,又叫大肠型肠化生。大肠型肠化生又可分为两小类,一类分泌唾液黏蛋白,另一类分泌硫黏蛋白。大量的研究表明,只有分泌硫黏蛋白的大肠型肠化生,才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从以上关于肠化生的定义、分类和癌变风险来看,只有较少一部分胃病患者的肠化生才存在发展为胃癌的可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还有很多胃癌的发生,根本就没有经历肠化生的阶段。所以说,发现了肠化生,不一定就会得胃癌;没有发现肠化生,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得胃癌。肠化生只是胃病进展的一个阶段,而且是可能被跳过的一个阶段。预防肠化生癌变的过程,与预防胃病进一步恶化的过程是一样的,需要采取的措施很多朋友也都了解:
01
积极治疗胃病,缓解上消化道症状
Activetreatment
慢性胃炎迁延不愈,胃黏膜就会反复地损伤和修复,胃黏膜上皮细胞就会从轻度肠化变成重度肠化,进而发展为严重的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任何胃病,哪怕症状不明显也需要积极治疗,尽量消除反酸、嗳气、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
02
坚决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众所周知,幽门螺旋杆菌是各类胃病共同的致病因素,也会大大增加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病风险。体检显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无论是否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都应该积极接受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治疗。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饮食卫生、采取分餐制和倡导餐具的彻底消*和专人专用,都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方法。
03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Eatinghabits
规律的三餐、细嚼慢咽、杜绝暴饮暴食等,都是“养胃”的基本办法。腌制、熏制、油炸和高盐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都很大,要尽量多吃新鲜的、清淡的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的丰富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叶酸和优质蛋白类食物。
结语: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朋友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以消化不良为主的上消化道症状。40岁以后,定期参加体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镜筛查,是尽早发现肠化生等胃黏膜病变的最佳方法。早检测、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预防胃病恶化的不二法门。
往期内容|回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