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本大肠ESDEMR指南学习内镜集锦
TUhjnbcbe - 2021/9/19 23:21:00

以下内容摘译自大肠ESD/EMR指南(年第二版),仅供学习之用。

ESD与EMR定义

EMR经内镜将生理盐水或透明质酸钠等溶液局部注入肿瘤的黏膜下层,圈套器套住病变,使用高频电切除的方法。虽然也存在不通电的冷圈套方法,但目前仍较多的仍是高频电圈套技术。分片EMR(P-EMR),首先对高度怀疑癌的区域进行完整圈套,从而获得较准确的病理,然后再对其余病变区域进行分片圈套,即计划性P-EMR。最近欧美出现了新的技术—水下EMR技术,现在日本也有医生这项技术切除小的结肠腺瘤。这项技术通过在肠腔内注水,实现实现黏膜层与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的分离,从而无需黏膜下注射,但根据本指南的定义,由于不进行黏膜下注射,所以严格意思上说不符合EMR。

图LST-G-H分片EMR全过程

图1.5cm结肠广基病变水下EMR全过程

ESD通过内镜下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或透明质酸钠溶液,然后沿病变环周切开黏膜,最后剥离黏膜下层。该方法可实现病变的整块切除,而不受病变大小的限制的一次性切除。另外,将不用圈套器之至完全剥离定义为狭义的ESD。而在切开病变环周后未采用黏膜下剥离而是直接使用圈套器切除病变,称之“PrecuttingEMR”。第三种是在完成黏膜下剥离后,使用圈套器切除病变,称为hybrid?-ESD。也有其他的称呼,但是在本指导方针中这样定义。

ESD与EMR的选择

对于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最好是一次性切除(推荐的强度1,证据水平B)。腺瘤和腺瘤内癌的一部分,如果也适当地实施P-EMR的话是可以接受的,但此时,充分进行治疗前的放大内镜观察,决不分割癌组织部是很重要的。

如果将癌部切断的话,假设是T1(SM)癌的情况下,病理上对其浸润深度及脉管浸润的评估将变得非常困难,继而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文献报告,P-EMR后,利用放大内镜对切除后边缘及基底部观察,有助于降低局部残余/复发率。为了确认病变是否存在局部残余/复发,在切除术后半年左右需进行肠镜随访。

图0-Ⅱa+Ⅰs病変25mmESD(T1b)

众所周知,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T1(SM)癌的频率也增加,在病理重建变得困难的多分割切除中,除了组织评价的困难性之外,局部残留复发的频率也变高,对于超过1/2周的大病变,避免分片EMR,手术者的熟练度、医院的治疗环境,根据患者的状态和病变尽可能地进行ESD,在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外科手术。

随着器械的开发和手术方法的确立,如果由熟练者实施的话,就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结直肠病变的ESD。但是,在实施ESD时,为了预防穿孔,需要的各种设备(电刀、止血设备、配件、透明质酸等局部注剂、CO2泵及金属钛夹)等的基础上,在完善住院设备和外科处理体制的环境中进行是很重要的。

Non-liftingsign病变的内镜下治疗

即使是Non-liftingsign阳性,也有黏膜内肿瘤(腺瘤和黏膜内癌)的可能性。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内镜判断为黏膜内肿瘤,则适用于ESD/EMR(推荐的强度2,证据水平B)。

对于Non-liftingsign残留/复发的黏膜病变,尽管EMR相对困难,ESD下仍可以实现整块切除(尤其是怀疑为早期大肠癌或者LST-NG时)。但是ESD技术难度较高,需要注意穿孔等并发症,慎重实施。

Non-liftingsign用于判断浸润深度诊断,之后,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5所医院,例病人,个病变)中,比较了常规内镜观察和non-liftingsign的诊断精度,在灵敏度上,常规内镜观察的诊断能力超过了non-liftingsign(84.6%vs61.5%)。大肠肿瘤,由于肠蠕动和活检结果产生的纤维化,即使是黏膜内病变,也会呈现non-liftingsign。因此,在内镜治疗前,通过放大内镜观察等进行肿瘤和非肿瘤的鉴别,如果是癌,最好进行浸润深度诊断,并且避免活检操作。

实施大肠ESD的内镜医生必须在JGES注册或掌握JGES要求的相应技能。另外,仅仅熟习食道、胃ESD是不够的。熟悉大肠解剖学特性,能够通过短缩操作确实达到盲肠的插入手法,以及充分掌握息肉手术、EMR、止血、夹子缝合等基本手法。关于胃ESD,希望有充分的经验(例以上),由于ESD的特殊性,在没有进行大肠检查以外的机会的情况下,最好首先应该在活体或离体的结肠上进行训练。

文献索引:GastroenterolEndosc;58:-23.;51:-;60:-9

点击“阅读原文”,检索更多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大肠ESDEMR指南学习内镜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