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速度远超过2%的国际水平,直逼5%,每年新发病例高达40万,更可怕的是大肠癌的发病人群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我国的大肠癌发病年龄比欧美提前约10年。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大肠癌的早期症状重视不足,医院就诊,导致长期延误诊断,直至失去早期治愈的机会,进而在短期内失去生命。医学研究显示,各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I期95%以上,II期80%,III期50-60%,由此可见,大肠癌筛检可以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了解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研究显示,目前早期诊断的大肠癌患者比例仅为5%,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期大肠癌的症状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欺骗性和复杂性。
1)隐蔽性:早期大肠癌的症状不明显,可有大便习惯的改变,时有便秘或腹泻,可有大便性状的改变,伴时有时无的腹痛,位置并不固定,发作时间可以是解便前后。这些不起眼的改变,在如今飞快的生活节奏中更容易被忽视,从而使我们错过了早期发现的可能。
2)欺骗性:如果你曾有过痔疮出血的经历;如果你曾因为长期便秘好几天无法痛快的解便;如果你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按时吃饭从而有体重下降,那么你是不是会以为你的“便血”、“腹痛”和“体重下降”都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的呢?然而,这些都是早期大肠癌的“预警”。早期大肠癌善于用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症状将自己伪装起来麻痹我们,在我们放松警惕之时乘虚而入。
3)复杂性:当出现了这些早期症状,是不是一个去验个血常规、粪常规什么的就可以诊断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目前在各大社区开展的“大肠癌粪便筛查”是通过粪便中的DNA探测与大肠癌或结肠息肉相关的异常DNA,当结直肠发生癌变或癌前病变例如息肉时,带有异常DNA的细胞会不断脱落进入粪便,从而起到预测大肠癌的目的。这是种无创的筛查手段,相对便捷且无痛苦。然而并不能确诊。医院进一步就诊,完善肠镜等相关检查,因此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筛选后为什么有必要做肠镜?
门诊经常会碰到因为害怕肠镜检查咨询医生是否有别的检查手段可以替代肠镜的患者?这里的答案是非常明确的——没有。对比现有的各种检查技术手段,无论是传统的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MRI、PET-CT等检查手段,均不如肠镜检查直接和准确。目前诊断大肠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肠镜,而且其他检查如果怀疑有问题、最终还是做肠镜来确诊。另外,许多疾病都需要肠镜来鉴别和确诊。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肠镜检查具备其他检查所不可替代的三大优势:预防、诊断和治疗。
1)预防:肠镜能在直视下发现并收集活组织标本、可检出无明显自觉症状的大肠癌前病变或早期大肠癌。大肠息肉、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属癌前期病变,大肠息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肠镜下早期发现,就能尽早治疗,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诊断:肠镜能直视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侵犯肠管的范围等。放大内镜可以进行显微观察,明确诊断病变是腺瘤还是癌,也可判断癌组织的浸润深度,了解其病理分划程度,这些优势是其他检查所不具备的。
3)治疗:目前,肠镜下可以开展各种疾病的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肠道息肉切除术、早期大肠癌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及肠道恶性肿瘤引起的肠腔下金属支架植入术。
有研究显示:从大肠腺瘤发展到大肠癌通常需要5-10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发现一些良性病变、早期的恶性病变、抑或是将具有恶变倾向的良性病变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在发现早期大肠癌这件事上,我们不仅需要一些“草木皆兵”的谨慎,一些“杯弓蛇影”的小心,更需要一些“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防患意识。
一次肠镜检查也许就能改变你的命运,挽救一个家庭。无论你是否有症状,都请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