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卤大肠我做了30多年了,
我从部队退伍以后就来了”
“84年到现在,卖37年了”
从九儿踏进东菜市场的那刻,才终于感受到与泉州这座城市有了肌肤之亲。
这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与外界形成一层透明的屏障。热闹,鲜活,就连空气里都氤氲着烟火味。
因为疫情关系,东菜市场只在早上开门,菜市场外面的摊子也比较零星,好在午后的暖阳够浓烈,丝毫不会觉得冷清。
幸运的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主人公——卖卤大肠的陈叔,依然坚持着每天下午三点多准时出摊的习惯。我们得以顺利与他对上了话。
“我不爱出名,出名没用,之前也有一些媒体来采访”
但是面对九儿的到来,陈叔也一点儿不排斥,反而像朋友一样畅聊起来,一问一答,不厌其烦的回应,言语间尽是真诚。
“卤大肠我做了30多年了,我从部队退伍以后就来了”
今年已经61岁的陈叔,卤大肠做了37个年头,这份坚持占据了他一大半的人生。
延续了37年的老味道,于一部分人来说,它已然变成了儿时的味道,家的味道。
“就自己摸索,自己慢慢试,现在大家都说好吃”
部队退伍之后没工作的陈叔,就想做点生意,一开始做面线糊,因为面线糊里面要加卤大肠,后面选择了做卤大肠。
不是祖传,也没人教,都是陈叔自己摸索,根据大众的口味,一点点试出来的,“现在大家都说好吃”陈叔的语调突然变得自豪且轻快。
“最初1斤才1.8块,以前原材料很便宜”
看卤汁的浓郁程度,就可以看出这一锅大肠卤的怎么样。
陈叔说,卤大肠的香料不是市场上买的化学香精,都是自己配的,八角、香叶、桂皮等,怎么吃都不会厌。
九儿尝了一口,用停不下嘴的行为来力证陈叔说的怎么吃也不会厌。
天然香料卤的大肠,味道醇厚,肉质饱满,吃起来嚼劲十足。
“最初1斤才1.8块,以前原材料很便宜”
物价飞涨,最初1斤才1.8块的卤大肠到现在早已翻了几十倍的身价,要说这些年有什么是不变的,那一定是这些老顾客。
“顾客都是老顾客,他们都买好几年了”
采访过程中,陆续有老顾客过来买卤大肠,到摊子前娴熟地挑选大肠,嘴里和陈叔用闽南话唠着家常。
有个阿姨是开面线糊的,卤大肠全年都是在陈叔家进货的。三轮车前挂着的一大袋卤大肠是隔壁卖烧烤的老张预订的。
长年累月,老顾客们也对陈叔家的卤大肠有了依赖。
陈叔边剪大肠边跟我们说道,“有的人爱吃这个大肠头,比较Q弹;有的人爱吃大肠中段,比较脆口;都不一定,我都让他们自己挑自己夹。”
“做这个很累,不想他们受这个苦”
九儿眼前这个高大又健谈的陈叔,很难想象他已经61岁了。
每天3点多出摊,六七点差不多卖完回家。经年下来,陈叔抓剪、打包、称重…一系列动作下来,手速快到镜头都跟不上。
骑着三轮车,穿越过无数个日落*昏,陈叔和他的卤大肠,仿佛已经和东菜市场融为一体了,成为这里标志性的符号。
“做这个很累,不传给子女,不想他们受这个苦”
每天都是现做现卖。早上去市场买大肠,买回来再洗,洗大肠费时又费劲,手工制作工序繁琐,没有想象中轻松,这是一份起早贪黑的工作。
“再两三年要退休了,今年61岁”
听到陈叔说要退休,九儿莫名有点伤感,就像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老味道那般伤感。
“不一定,力所能及去做,”陈叔又补充道。
这些传统手艺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坚持着那最纯粹的古早味,感谢这份坚持。
有一天他们不做了,不卖了,可是那些味道依然会沉睡在记忆的长河里。
泉州舌尖美食老字号
第家
东菜陈叔卤大肠
时间:下午15:00-晚上19:00(卖完收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