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味十足的乌镇。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核心阅读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如约而至。戏剧与水乡,产生越来越奇妙的化学反应。水岸巷陌也是戏台,吃饭赏景间就能遇见各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滋养着乌镇,乌镇也在挖掘、升级内涵,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前沿、多样的体验,让江南小镇不只有小桥流水。
10月25日到11月初,第七届乌镇戏剧节举办。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以“涌”为题,在为期10天时间内,场特邀剧目、18组青年竞演、余场古镇嘉年华上演。从年至今,乌镇的发展经历了从观光小镇、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的转身,经过20年发展,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样本。
日益浓厚的戏剧氛围提供文化滋养
看戏、吃饭、赏景……有人概括了几件事,形容戏剧节期间在乌镇的美好生活。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包括特邀剧目展演、小镇对话、嘉年华、工作坊、朗读会等活动。在特邀剧目单元,《三姊妹》《特洛伊女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中外好戏接连上演;14场小镇对话吸引了专家和业内人士参与;面向戏剧专业人士的5个戏剧工作坊包括了“身体与材料:从一种身体到另一种身体”“站在先锋的肩膀上”等主题;还有“书如野草,心如热风”“前辈们的祝福”等主题的中英文朗读会在小镇举办;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