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者与版权归属:知行摄Leo同窗老友、王导夫人、跨领域自由学者:憶平方E2studio潘蕾蕾。
1
踩在年的尾巴,乘着一个阴雨连绵天,从埋头最后一集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中全然抽身,去潮湿的乌镇呼吸它的阴柔。不同季节,不同时分,不同天气,不同人游乌镇会收获不同的乌镇印象。或蒙太奇或明澈见底,或淡雅或妖媚,或文艺或理性,或自然或清新,或木心或耶稣。任何一种印象,都是旅人的一种内心投射或者强化,对于没有内在世界的旅人而言,乌镇顶多算是旅行中的一个消费代名词罢了。
比起上海的七宝和朱家角,苏州的同里等古镇,乌镇算相对较大的古镇。游乌镇的感觉,就像在慢咖啡巴里一边细嚼文字,一边品味手工调制咖啡的精致。喜欢在星巴克点一杯咖啡顺手带走的人,是游不出乌镇味道的,只能浮光掠影,摆个造势和logo,仅此而已。
乌镇的白天,需要用眼感受,乌镇的夜晚,需要用心聆听。视觉中的乌镇与听觉中的乌镇,头脑中的乌镇和心灵中的乌镇,就像一块块拼图,拼凑出一个人心中的乌镇印象。乌镇的精神气质绝大半由木心决定。
2
我们去的日子,木心美术馆正在举办“塔中之塔——木心耶鲁藏品高仿及文学手稿真迹展”特展。不知是不是因为作品是在监狱中创作的缘故,展览放在地下,馆内一片漆黑。六十六页狱中手稿上的字本来就小的像苍蝇脚,加上暗淡的灯光,明摆着不想让观众看清。三十三幅画中,我最喜欢“金陵秋色”,在所有黑白水墨中脱颖而出,成为黑暗展厅中的一抹亮色。
金陵秋色
木心的内心是强大的,他的创造力是有穿击力的,四面高耸围墙在他面前不堪一击,被它这些作品完全打败。他似乎失去了自由,却在所有作品中放飞了自由。耶鲁大学评价它的作品总是处在矛盾张力之间,在此岸与彼岸之间。
脱鞋进入图书馆,墙壁上所有的人物都在木心《文学回忆录》里出现过。从墙壁上的人物来看,木心文学审美取向在今天看来仍然属于主流。这些文学家,思想家的灵魂仍然还活跃在欧洲板块。看到正中央的伊拉斯谟感觉好亲切。在我们《回望——纪念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纪录片》第二集,伊拉斯谟是开场人物,他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影响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宗教改革家,也是斯蒂芬茨威格心目中既辉煌又悲情的人物。为什么悲情的人总是那么容易让人动容和留恋?
3
木心说他自己读过百多遍福音书,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在木心心里,耶稣是超人和凡人间的悲剧,耶稣有门徒,没有朋友,耶稣对人类的爱是一场单恋,耶稣不值得为这样的人类受苦。木心受人文主义思想的限制,受文学思维习惯的束缚,所有他看耶稣的眼光无法实现信心上的跳跃,他只能从人的立场去看待这位身为人的耶稣,但他忘记了这个人同时又是神。
也许这正是诸多文人对人性的一种自恋,宁可让人性在淤泥中打滚,也不愿人性被升华到神圣的地步。因此,他读百多遍只能停留在耶稣的受苦这幕,无法跨越到耶稣死亡后成为复活的基督的转变。在复活中,一切的忧郁和阴暗都消失了,绝大部分靠描写人性黑暗的作家也就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创作土壤。
这恰恰被木心《文学回忆录》里王尔德的观点佐证:“思想总是朝阴影飞去。太阳是忌妒思想的。”因此,走向痛苦死亡的耶稣是被认可和向往的,而十字架上复活的基督是必须被忽略的。正如弗洛伊德那套经典理论:死亡本能驱动着人类一切的行为。于是,受苦受难的基督才能成为木心文学引导之路的灯塔。
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界的最伟大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之一,王尔德与木心在对待耶稣的终极认识上很不同。他的经典语录:“我们都是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但仍有人愿意仰望星空。”虽然他自己一直活在阴沟里无法自拔,但身为天主教徒的他,始终坚信终他活在阴沟里仍然有盼望。因为复活的耶稣是冲破死亡的得胜者,基于信赖他,人重新获得盼望与救赎。
在地下一楼展厅通往二楼播放纪录片展厅的大黑墙上,木心说:“我不得不提出耶稣是集中的艺术家,艺术家是分散的耶稣。”木心从艺术家的角度来把握耶稣,竟然如此整全。艺术怎能不与宗教相接,从宗教信仰里获得启示与灵感呢!今天对于基督宗派内的所有信徒而言,应该要好好理解木心这句话的真理性。耶稣是集中的宗派,宗派是分散的耶稣。从圣经角度来阐释,基督是整全的身体,在他里面的各个部分,互为肢体。
4
乌镇是木心的乌镇,木心也是乌镇的木心。没有在故乡乌镇落脚,恐怕国人很少能了解到木心的思想,乌镇如果离开木心,它的精气神也就与一般古镇没什么差别了。对于能慢下来的人,乌镇给予的馈赠不只是水乡风情,艺术思想,还有没有隔膜的友谊。
在排队等候摆渡的10分钟里,因为前后排的关系,我们认识了一对各自单身的95后,简单交流一下游玩步调,于是结伴同行,她主动承担了打伞的动作,一边述说着她的衷肠。90后心地远比我们想象的善良,对人也更加有信任感,也许他们从小就没有匮乏过,所以关系相处起来比较简单,怎么自然怎么来,这样的后辈晚生怎么不让人爱呢!
最后以水墨画法来描写我心中的乌镇送给各位,愿所有朋友在得到自由!
《乌镇与逃城》
阴雨朦胧的乌镇
像素颜的少妇
淡雅宁静沉稳
石板路枯藤小桥流水摆渡人
召唤想回家的人
愿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灵
都有心灵的逃城
在那与世无争
做自己城堡的王子和公主
万卷书万里路万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摄旅行资讯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特产美食,摄影摄像,户外拓展,游学团建,特色路线,特价尾单等旅行资讯的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