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测绘学会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学术年会。学术年会致力于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学术交流、知识普及、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为增强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测绘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抢先看
分论坛十三:地图融合创新与文化赋能
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
主持人:张海鹏
时间:10月19日(周二)14:00-17:30
地点: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室
主持人
主持人:张海鹏
单位: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职务/职称: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主讲人
主讲人:肖敏
个人简介:肖敏,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当代雕塑创作、公共雕塑创作。
报告题目:作为隐喻的地图测绘
报告摘要:作为一名雕塑家,肖敏在其作品“世界观”系列中采用了测绘学方法,对各种不同景观如鸟笼、鱼缸,或者人骨进行测量和描绘,其作品以视觉的方式揭示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思维和行为的控制,引发我们对自身存在之不确定性的思考和对完美显现的质疑。对艺术家而言,地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是一本小说,它只在我们真正了解一个地域之后才具备意义。作为艺术与地图的跨界实践,他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并运用地图,并体现出某种对知识局限的思索。
主讲人:王晓庆
个人简介:王晓庆,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研究工作近十年,致力于探索地图文化与地图科技的融合创新应用。参与自然资源部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多项研究课题,主要设计创作的地图作品获得国际制图奖2项,获全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2项,并多次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文章7篇,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
报告题目:浅谈文化和科技“语言”在地图综合信息表达中的作用
报告摘要:测绘地理信息全面融入自然资源新格局,建设“文化强国”国家战略新形势下,地图文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VR/AR/MR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地图融合创新注入了新的动能,“地图+文化+科技”重新塑造了地图文化发展的外延。笔者团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依托重点课题和产品,总结文创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在地图中的运用,深入探讨如何植入文化和科技“语言”辅助地图综合信息的表达,将传统的二维平面地图塑型为具有文化特色和时空大数据属性的综合信息载体,融合数字技术创造全新数字化阅图体验,促进测绘成果的多样性表达,拓展和提升地图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
主讲人:忻静
个人简介:忻静,上海市测绘院第四分院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地理信息与地图科研和生产,主要涉及地图与地名文化创新服务、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服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行业领域。曾获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先进个人奖、先进集体奖、普查标准试点核准百日大会战先进单位奖、先进班组奖;上海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先进个人、市级青年突击队、市局级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青年文明号、先进职工小家等荣誉。近年来组织编纂设计了《上海市行政区划与地名图集》《图溯上海.上海市行政区划变迁图集(-)》《青浦区历史人文图册》《上海市地图集》《地图中的百年上海》等地图集、《上海红色文化地图》等红色文化系列地图;组织编著出版了《上海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上海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等上海市地理国情监测“1+X”体系建设丛书。
报告题目:浅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型综合地图集的探索和实践——以《上海市地图集》为例
报告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时提到,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年)》,到年,将上海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引领区,成为数字经济国际创新合作典范之城。
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现上海总规中提出的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之城理念,助力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本报告将以《上海市地图集》为例,从承载媒介、编制手段、内容结构、视觉表达等分析地图的发展变革,从而探索实践大型综合地图集的功能定位、内容架构、数字化编图、数字化新技术、数字化产品等转型发展方向,以提升地图技术支撑服务效能,进一步辅助政府部门管理决策,丰富公众百姓信息获取手段。
主讲人:白江涛
个人简介:白江涛,西安地图出版社数字运营部主任、西安地图出版社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师。
截至目前,参与或组织策划申报国家或省级出版基金30多项,获批10多项,主持完成4项;组织策划申报国家级文产项目、数字出版转型升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获批7项,主持完成4项;组织策划申报并主持完成陕西省文化产业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山西省能源地图集》《辽宁水利图集》《云南省地图集》等地图成果获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8项。
报告题目:“一带一路”专题数据挖掘与数据库建设
报告摘要:“一带一路”专题数据挖掘与数据库建设主要是依托项目、整合资源,构建西安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的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用于内容创作生产的素材库与原料工厂;搭建专题数据整合与挖掘的生产线。
从内容整合方向看,项目主要整合国内外历史文化类资源、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类资源和适合做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素材。已经完成的有部分地区的古今对照地名、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遗址遗迹、诗词教育等资源,且部分资源已经逐步开展挖掘与转化工作。
从内容整合方式看,项目按照专题设立不同的子课题,每一个课题都要完成一个数据集的建设。目前正在建设的数据集有黄河流域数据集、秦岭数据集、历史文化名城数据集、世界遗产数据集等。
从开发服务方向看,项目要建设一款能够为非GIS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一个集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和成果可视化的工具和渠道。平台提供了规范的地理地图,集成了相关领域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快速得到目标区域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如有更多更专业的需求可电话咨询或寻求的技术支持。
从运维规划方向看,平台是在陕西历史文化数字地图的基础上延伸、扩展或聚焦形成的立体式专题资源库。空间上可扩展至“一带一路”,甚至全球;专题上从历史文化扩展至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还可以及扩展至其他领域;挖掘深度上可聚焦城市深化;转化形式上可复制落地、可转化成个性化数字产品、地图产品、图书产品、文创产品等;合作方式上可以是定制,可以是联合开发,可以成果共享等多元化合作方式。
主讲人:张海鹏
个人简介:张海鹏,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八二四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兼任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重庆市地理学会地理文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为地图文化、历史地理、区划地名、文化旅游及社科普及等多个领域专家库成员。地图文化领域青年专家,十多年来致力于从事地图文化研究与跨界应用创新,主持“每周一图”、八二四研究所、重庆地理地图书店、重庆地图文化馆等多项地图文化创新工作,在行业内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以地理思维推动地图应用与文化创新,强调以地图全面发现地方之美、以地图深度解读城市内涵,主持推出《这里是重庆——每周一图地图集》,以全新的视角、崭新的设计被誉为地图版的“重庆百科全书”。
报告题目:用地图认知城市——地理文化概论
报告摘要:地图文化自提出以来,在王家耀院士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成立后,各地地图文化创新、创意的成果、作品更是不断涌现、精彩纷呈。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无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地图文化也是地理文化的重要内容。做好地图文化工作,前端要重视地图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后端要注重与地理学、地理文化的衔接应用,在阐释和完善地图文化本身的同时,以地理学的视角和思维引领地图学、地图文化更新、更广、更深地应用,提升服务价值。正是基于这一思考,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积十年之功,坚持以地理学引领地图应用和地图文化创新,注重以地图发现地方之美、用地图解读城市内涵,在地图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地理文化这一概念,丰富了我国地图文化领域的工作内容,并为各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次报告,将以最新推出的《这里是重庆——每周一图地图集》为切入,全面讲述十年来重庆如何用地图讲好重庆故事,如何从地理文虎视角、用地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主讲人:李志强
个人简介:李志强,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第三测绘院地图文化创意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现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研究员,山西青年智库专家执行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城乡文艺交流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等。20年来,一直从事历史人文地理与山西地域文化的研究,在山西地图文化创意及其研发等方面有所成就。策划并完成了《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图》、《山西省红色文化地图》、《西省法治文化地图》系列单张图,荣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铜奖。策划编制的《沁源县地名文化图册》荣获民政部地名司颁发的“我说知道的地名故事”征集活动二等奖。作为副主编策划编制《红色山西地图册》向党的百岁华诞献礼。
报告题目:地域文化与地图文创探究
报告摘要:近年来,地图文化创意呈现出磅礴发展之势,地图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的规模化态势。在新时代下,如何将地图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使其更加持续化发展,是每一个从业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