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排便,虽然不值得放在桌子上,但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它和吃、喝、睡一样重要。
当粪便充满直肠刺激肠壁感受器时,冲动进入腰骶脊髓的低排便中心,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排便。
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同时还需有意识地先行深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力,促进粪便排出体外。
健康正常大便标准是什么?
1、性状:条状软便不粘,健康大便多为条状软便,不粘在便池内,能浮在水面上,用水就能冲洗干净,没有干硬块的糊状大便也是正常的。食物蛋白质高时,大便会硬,类似黏土;碳水化合物高时,大便软或糊状。
2、颜色:黄色或茶色,正常大便是黄色或黄褐色。摄入乳制品,大便多为淡黄色;多吃青菜,大便会发绿;多吃肉,大便呈褐色;吃了动物的血、肝,或者吃了一些中药,大便就变黑了。
3、气味:微臭,由于细菌分解产生的粪臭,正常大便略臭,爱吃肉的人气味较重,素食者味道较轻,如果臭得让人受不了,可能会有健康问题,刺鼻的酸味和烧焦味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臭味可能意味着消化道出血。
4、数量:“一条便”约g。健康大便多为香蕉形长条,每条长约10~15厘米,重约克,每次2~3条。排便量可因进食量、食物种类等而改变。比如膳食纤维摄入多了,排便量就会增加
5、频率和习惯:排便的频率和习惯因人而异,大多数人每天排便一次,而且是在早上,一天一次,早上排便更好,一般来说,没有排便困难等不适,1~3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秘,每天排便不超过3次不算腹泻。
6、排便感觉:1~2分钟内可自然顺畅排出,全程不超过5分钟,排便后感觉轻松,没有残余排便,说明“排便”正常
总之,“一天排便一次”是理想的,但不代表这是最健康的唯一方式,毕竟个体是有差异的,大便次数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状态。
如果大便不太软也不太硬,一天排便3次到一周排便3次是正常的,换句话说,定时排便并不是说每天都要排便,而是一种稳定的、始终如一的习惯,只有排便频率突然发生变化时,才应该引起重视。
大便“前头干硬,后边软粘”是咋回事呢?医生:或与三种疾病有关
肠息肉
刚开始排便时粪便是干的,然后粪便逐渐变软,就要考虑肠息肉的可能,肠息肉主要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起的赘生物,一般分为炎症性、增生性和腺瘤性。
腺瘤性息肉可以癌变,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不太可能癌变,肠息肉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遗传、体质、饮食习惯有关。
大约50%的肠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不积极治疗,肠息肉还会继续发展,出现并发症时,患者还会出现各种症状,如腹泻、腹痛等。
如果继发感染的病人可能有黏液脓和血便,当息肉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肠腔变窄,大便可能会逐渐变干,难以顺利排出。
肠癌
虽然大便前硬后软不一定是结肠癌,但需要考虑这种可能性,因为部分结肠癌患者确实可能出现大便前硬后软、大便稀、大便不成形、便血等症状。
因为当肿瘤体积增大时,会导致肠道狭窄,粪便会受到肿瘤的挤压,状态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大便在肠道停留时间长,水分被吸收,刚开始排出的大便是硬的,后面的大便会因为水分充足而变软。
所以,如果反复出现大便前硬后软的情况,建议引起重视,医院做CT或肠镜检查,了解肠腔内是否有肿瘤。
肠易激综合征
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或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排便异常等排便异常,包括排便频率的改变。一般排便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大部分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会出现刚开始排便干涩,后面软黏腹泻等问题,这时候他们需要医院做相关检查,然后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前硬后软的现象和很多因素有关,因此,你应该在生活中积极调整饮食,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这可以帮助你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强身健体。
不妨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