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可以治好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引言陆游曾在《示儿》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虽然是为了表达他希望南宋收复失地的决心,却也表现了古人认为人死后有灵。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中,中国本土的祖先崇拜独树一帜,最早的祖先崇拜是对有巢氏、燧人氏、黄帝等人的崇拜,最后慢慢发展成为对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了扫墓等习俗。0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在有着扫墓祭祖的沉闷氛围同时也是踏青游春的好时节。千年传承以来,清明节被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在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虽然我们现在习惯用阳历的4月4日到6日来估算清明的时间,但实际上清明这一天的计算方式同其他的二十三节气一样,是按照太阳黄经历法来算的。▲清明祭祀鲜花清明节源于我国的祖先信仰,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数千年前干支历法指定的时候,清明的一些习俗就渐渐出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这是因为火烛对祖先不利。“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愈这句诗清楚描述了寒食节的场景。在发展中寒食期逐渐缩短,由先秦时期的一个月以上,发展到唐代已仅有三天,之后在与清明节融合后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斗鸡等习俗。▲清明节学生在烈士墓园扫墓除此之外,清明节还融合了上巳节的习俗,也就是俗称的“三月三”,先民们于这一天结伴去水边沐浴祭祀以祈福消灾。这也是为什么清明节逐渐有了踏青的含义。上巳节在宋代时已经不多见,与清明节融合得较为彻底。并且也是在唐宋之后开始全国盛行设立清明假期以供为前人扫墓,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使清明成为我国祭祀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02清明时期祭拜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例如民间流传着的“前三后四,左五右六”的说法,这是什么规矩呢?有什么深意,现代还适用吗?对此专家表示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前三后四”指的是要求人们在清明节到来的前三天和过去的后四天才去祭祖,这一说法是受到了寒食节影响,因为寒食期间禁止火烛,若此时去为祖先扫墓,焚香和烧纸都是被禁止的,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前三后四”的习惯,即在寒食节之前或之后去扫墓。▲烈士墓园“左五右六”则是指上坟出门的时刻,不可以在早晨五点之前和六点之后。这一时间有什么讲究呢?古代的卯时整和二刻刚好是官署开始办公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官员到官署上班被称之为“点卯”。祭祀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需要人们像是正常上班一样严肃对待,所以需要在这一特殊的时刻出门祭祖。▲清明祭拜这句俗语称不上是封建迷信,只能说是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对于没有了寒食节限制,也不再拘泥于上班时间的现代人来说,这句俗语也不再适用了。现在人们习惯在清明节当天或者前后一两天全家一起出动前去祭拜逝去的亲人,时间更是比较随意,一般都因为方便而设在上午,却并不是因为忌讳了。▲插上柳条的房门除了祭祖和踏青外,清明时期某些地方还有着插柳的习俗。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神农氏,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预报天气的方式,还有人认为是用于驱鬼辟邪。毕竟在观世音菩萨净瓶中所插的就是柳枝,所以柳树一方面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有着借菩萨之力护佑自家平安的寓意。另有人认为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因为介子推当初被烧死时所抱之树就是柳树,且在多年后发了新芽。▲放满祭拜鲜花的墓碑此外,清明节时还有很多玩乐类习俗,如足球的前身蹴鞠,就是清明时期人们很喜爱的一种游戏;还有斗鸡之戏,古代盛行从清明而始,自夏至而止;拔河这种常见的多人比赛,因唐玄宗喜爱在清明时举行,也成为某些地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当然也有着“集大成者”,就是蚕乡的蚕花会,过去清明期间乌镇、梧桐等地都会在清明时期举办蚕花会,是庙会的一种,有着极强的水乡特色。结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祭祖之余,更多享受着出游踏青的快乐,感受白居易笔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前段时间孩子在烈士陵园中放风筝引起争议,正如很多网友所说,无论是烈士还是祖先,所期盼的正是这样的和平盛景吧。参考资料:《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