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细节之中,在这趟还没有抵达终点的高铁上,我想回味一下江南水乡乌镇之魅。
正解局出品
在江南,水乡古镇,曾经是很普通的存在。因水而生,因商而盛,他们生长于每一条大河埠头。
但现在,时代喧嚣。你累了,想要带着家人,找一个梦里江南一般安静的水乡古镇,真的是难上加难。幸好,难是常态,但还有例外,比如乌镇。
这几天,我第一次去了乌镇。那里正在举办戏剧节,于戏剧的乌托邦气息里,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情绪在流动。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在这趟还没有抵达终点的高铁上,我想回味一下江南水乡乌镇之魅。
1.人是自信的,笑意妍妍
江南有六大古镇之说,美其名曰:碧玉周庄、富土同里、风情甪直、梦里西塘、水阁乌镇、富甲南浔。我去过其中四个,算上这一次的乌镇,就是五个。但坦率地说,这中间的有些古镇(不点名了)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并不是这些古镇建筑不漂亮,风景不够好,实在是因为商业化味道太浓,人去得太多。在这些景区里,三步一摊、五步一店,售卖着全国景区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纪念品。游在其中,就像在逛菜市场一般。热闹,但未免会嫌弃它的烟火气太重。
这其实也几乎是所有古镇都面临的问题:过度的商业化,产品的同质化,基础设施落后。但,在乌镇,这些问题并不存在,至少我还没有发现。
即拿各大景区最常见的纪念品商店来说。走在乌镇街头,稍作留心,即可看出乌镇的商店数量、布局、经营内容一定是有某种强制性的规定,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恶性竞争,在商业化与风貌保持之间,做到了恰如其分的平衡。最重要的是,这些商店也不会拿着一个大喇叭在哪里招揽顾客。
这需要超强的控盘能力。与几家店主聊了聊,才听说如果要在乌镇开店,必须要有商业计划书,卖什么东西,什么方式卖,什么价位,都要写得清清楚楚。提交景区审核之后,如果你的东西对游客、景区有好处,是一个加分项,那就会已比较优惠的价格租到门面。反之,则就要被拒之门外。
乌镇的手工艺品商铺
有人说在乌镇的饭馆里吃饭,永远不用担心上当受骗。因为景区规定了“每一条白水鱼,每一盘河虾都列入指导菜单,菜单上面标注着用料、配额、价格和投诉电话”。在乌镇,接触到的所有工作人员,保洁阿姨、保安、售票员、客栈老板、饭店服务员,都是耐心的,温和的,笑意妍妍,带着自信。
以我在乌镇的几天里的体验,确实如此。
2.水是流动的,有鱼在游
在乌镇,体验到了许多魔鬼细节,比如它的风貌保持力度。
乌镇的整体风貌保持得异常完好。在乌镇,几乎看不到割裂天际的高压线、电信线。据说,早在年,在乌镇西栅开发时,主事者就前瞻性的要求所有管线都铺设入地了。这种看不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考验一个景区运行能力的根本保障。
乌镇西栅
查一下资料就发现了虽然早在年,乌镇就被授予了“浙江省历史文明名城”,亦因是茅盾故乡而颇具声名。但实际上,当时的乌镇古镇格局虽在,但面貌已是破败不堪。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乌镇的境况被三句话概括:一片老房子,一片新房子,一片破房子。
而现在,这是我见过的最地道的江南水乡了,石板路、摇橹船、青石砖、吊脚楼、老宅子。据说当年乌镇的开发者去安徽、江苏一带收了大量旧石板、旧木料门窗,用来修复乌镇建筑,修旧如旧。让人惊讶的还有,贯穿乌镇的河流里的水是真正流动的,清澈,碧绿,临栏观望,会看到小鱼儿游来游去。
今昔对比,过来人陈丹青的一段话道尽个中滋味“年元月和十月,我与木心先后潜入东栅,贴着墙根走,东张西望,怃然感慨,认定这辈子再也不来乌镇了。一晃十九年过去,想想吧,那会儿哪晓得乌镇有个陈向宏,更是做梦也梦不到东栅西栅能有今天啊”。
那些网上流传的各种小桥流水人家、月光下桨声灯影里的乌镇美图,去了才发现竟然是真的存在。
3.木心之外,还有茅盾
在乌镇的大街小巷,我不经意地听到了很多次有人在聊木心,在店家的柜台上看到摆放的《文学回忆录》、《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是乌镇的文化底蕴来源之一,是许多人不远千万里追来的理由。
木心美术馆
其实,在乌镇,木心之外,还有茅盾。鲁郭茅巴老曹,是现代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大家,中学生必备的习语和常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但我很惭愧,除了读过一些鲁迅、老舍、曹禺的作品外,其他几位大家都不甚了了。去了乌镇才知道这里是茅盾的出生地,而且存有故居,是全国重点文保建筑。茅盾著作等身,留下了多万字的作品,乌镇常常出现于茅盾的笔下。比如这段:
“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这是茅盾在《大地山河》中对乌镇水阁、摇橹船的描写。在乌镇的夜色里,枕水听月,读到这一段,分外感到动人。
茅盾故居
除了读过几篇与木心有关的回忆录之外,我对木心并不热衷。但这一次,却意外在木心美术馆里受到了一次冲击。
坐落于乌镇的木心美术馆临水而立,狭长简洁,主要陈列的是木心的画作、手稿和遗物。美术馆的二楼,有一块区域陈列了木心的几页手稿。手稿上的字体异常狭小,密密麻麻,远比一般人所写的字体要小,灯光黯淡,周边还有半高的墙体围着。
木心美术馆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木心的手稿,以为字体如此之小是木心的习惯如此,江南水乡才子,天性耐心写小字罢了。但心中却对黯淡的灯光不满,觉得设计者不够人性化,这么昏暗的灯光,实在不适宜欣赏。
在回到一楼之后,我看到了更多木心的手稿,字体大方,疏朗有致,常常是大大的一页纸,可能就写了几行诗,和二楼的手稿完全不一样。
短暂的疑惑之后,我猛然大悟:二楼单独陈列的手稿是当年木心于黑暗的狱中所写。因为在狱中,为了节约纸张,所以写的密密麻麻,字体小到不能再小。为了给参观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设置了围墙和昏暗的灯光。
木心的手稿
这是设计的魅力,也是知木心者才能做出的闲闲一笔。不知道木心美术馆里有多少人看到了这一点。
4.一个叫陈向宏的产品经理
假如将乌镇当作一款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谁是它的产品经理呢?答案是陈向宏。在乌镇,关于他的传说是这样的:他是桐乡的一个公务员,生长于乌镇,十几年前,当地发生一场火灾,陈被派来处置善后事宜。然后就阴差阳错的留了下来,主持乌镇的开发。
他的开发是成功的。这从一个细节里就能看出来:乌镇的几乎每一个建筑、每一块砖瓦在设计之初,他都亲手刻画下草图,一笔一画,精确工整,宛如一个建筑系毕业的设计师。而且更难得的是,他还具备浓厚的文艺情怀,为了曾经的梦里江南水乡,可以锱铢必较至完美呈现。这种加诸一生的认真与浪漫,在循规蹈矩的公务人员队伍中,并不多见。
陈向宏
追寻乌镇成功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比如清晰的产权结构。从公开资料上看,乌镇的所有权归属于浙江桐乡市政府,经营权归属于乌镇古镇旅游公司,避免了很多古镇产权不清晰带来的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麻烦。
再比如超前的概念打造意识。梳理一下乌镇官方的宣传文案,可以发现从年乌镇开发保护至今,经历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和文化小镇三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他们都因时而动,又能迎势而上,从早年的简简单单的旅游业态,发展到今天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的,一个江南水乡,凭什么能打上互联网的烙印,成为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个中缘由,政商运作考量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离不开乌镇对流行趋势的主动把握。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在他身上还能看到成功者所难有的反思精神。乌镇的遗憾。在原来的计划中,乌镇东栅、西栅是连通的,但因为开发至中途,因资金链紧张,只能放弃。而这一放弃,就再也回不来了。有心者会觉得西栅东大门的商业街与乌镇风貌不太协调。个中原因也是因为年底,如陈所言“我工资都发不出了,公司从来只进不出,唯一出的一次,卖给了一个开发商,万付工程款。现在经过这里我都高兴不起来。”
可惜的是我仍无缘向陈向宏求证这些传闻,探寻更多关于乌镇成功的秘密,而只能从乌镇人和媒体上流传的一些只言片语中推断。
5.年轻真好,理想真好,戏剧真好
在乌镇几天,恰逢第六届乌镇戏剧节。虽然并非一个热爱戏剧的文艺青年,但我还是被乌镇戏剧节的阵容震惊到了: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茶馆》《北国之春》《黑暗中的舞者》《大众力学》。即使是我这个门外汉,也感受到了这份豪华。
黄磊、赖声川与孟京辉(从左至右)在乌镇戏剧节上的合影
在乌镇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无处不在的狂欢气息,我无法逃过。戏剧节的十天里,在这一个小小的镇上,近场各种演出,这是怎样的一场盛宴?我在回程的火车站、高铁上,还看到了、听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在热烈的讨论着刚刚闭幕的那些关于戏剧的故事。我这一个青春已经消逝无己者也情不由衷地参与了进去。
乌镇戏剧节
这是我第一次到乌镇,但不会是最后一次。如果你也去过乌镇,看过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读过木心的“从前慢”,看过那里的《茶馆》,在这里留言说一说好吗。年轻真好,理想真好,戏剧真好,这一路上,我们从来不孤独。
乌镇一角的戏剧节海报
年10月30日匆匆于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