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得知周庄,是在中学时看韩寒的《三重门》。那时不明白周庄和庄周的区别,就像庄周梦蝶或者蝶梦庄周。
未到江南时,对江南充满幻想和向往。那个历代文人笔下温婉、细腻、有咿呀摇橹声的江南;那个充满诗意的、缠绵悱恻爱情的江南;梦里水乡,烟花三月,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这些美好的句子时常牵引着我走向那个烟雨江南。
先于江南而去了日本,对于一个纯正的北方女子,惊叹于那里的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山清水绿。连刮的风都是水汽氤氲,路面上街道里没有一丝灰尘。惊奇那些一丛丛的象北京绿化带一样的植物竟是茶树。那时想,哇,竟然有如此清幽雅致的国度。
来到江南后,这样的景色、这样的环境比比皆是,而我就生活在这样的景色里。但刚至江南的我,是极不适应这濡湿的空气的。小住可以,一旦久居,心里则翻腾着排斥。因为气候太潮湿了,天气太闷热了,我受不了。
好在与先生一起,外在的环境因素造成的不适被生活里的温情所抚慰。经历了上海杭州的生活,渐渐地适应了江南的温婉,在饱含水雾的空气里自由呼吸。
去日本游玩之前,很有必要去中国的江南游玩一下。领略过了江南的风情,就不会再对日本的自然环境过于惊叹了。可惜那时我不懂。
我与先生漫步在周庄的青石板路上,风穿过我们的身体,使劲掀着我的帽子和风衣,好在帽子和头发同心协力,镇守头部。风衣被扯的老长,我赶紧抓回来裹在胸前。我们一条小巷又一条小巷的走着,不经意抬头,发现了三毛茶楼的招幡。
三毛茶楼。作家迟子建在她的散文《周庄遇痴》里曾提到过,据说是三毛在一九八九年仲春来到周庄喝茶的地方。我们小心的走进茶楼,观看墙上挂着的三毛及荷西的画像。三毛与荷西,我曾在《撒哈拉的故事》里体验着他们的感情,感受着他们的生活,那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浪漫、不惧困苦,有灵性的三毛。
先生见我流连于墙上的图片及剪报,于是提议喝茶。我们来到二楼,墙壁左边挂有三毛的黑白巨幅照片,右边有放大的三毛写给茶楼主人的亲笔书信。房间各处还挂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客的留言,一本再一本,挂不下的就收起来放到另一侧的书房。
我们临窗而坐,外面是小桥流水、青砖灰瓦和三三两两而过的游人。先生要了红茶及小食拼盘,于是两个不懂茶的人装模作样的喝了起来。
三毛,应该在更年轻的时候读她的文字。荷西在世时,她的文字是轻盈灵动的,纯真美好的,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而荷西因意外离她而去后,她的文字变得消沉压抑,一如她本人没有灵*、没有根,像浮萍一样。而每个女孩心中都曾住着一个三毛。
先生故意与我聊起踢足球的三毛,我哑口无言,笑到不行。他从哪里听来一个踢足球的三毛的故事?他自己也哈哈笑了起来。
我们慢悠悠的喝着茶,磕着瓜子,喝走了两拨人。我们真像个喝茶的,喝完一杯再续一杯,而老板早已为每桌客人备好了暖水瓶。时光就这样静静地淌着,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我见另一桌的客人走了,让先生把棋盘挪过来。先生不会下围棋,我也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们玩起五子棋来。八局六胜,先生甘拜下风。曾在实习期间,经常陪值班的小医生玩,学到了不少招数。
水喝多了,肾脏滤过自然也就变得勤快。我们走出茶楼,直奔卫生间。原来,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遇到一个做蜡像雕塑的,在周庄转了一圈又一圈之后,终于在五十分钟后拿到了另外的我们。结果一看,丑死了,尤其是我,像个老太太一样,而先生则担心我的一边眉毛会掉下来。我一边走一边嘟囔,太丑了,太丑了。不禁想到,我在别人眼里,是不是真的就那么丑?管他呢,丑也是独一无二的呀!
古镇的风格虽大同小异,先是乌镇,再是上海朱家角,而后大理古城,今又周庄;但以后还会去南浔、西塘等一些未去过的古镇,感受下除了大同之外的各种小异。
先生总说现在的古镇开发,搞得太商业化。但这次因为有他小时候的偶像沈万三,虽然依然坚持他的观点,但却激发了去其他古镇的愿望。可见参观周庄古镇的重建和修复历史还是有益于人群的。
回来的路上,买了两只万三蹄膀。谁让我爱吃肉呢,哈哈。
迟子建看到的是一个朱元璋与沈万三恩怨纠葛的周庄,而我看的却是一个小桥流水,清风明月的周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