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上长了这样的肉疙瘩,或是癌症前兆 [复制链接]

1#

周先生一直都有胃痛的毛病,医院拿药的时候顺便做了个肠镜检查,结果医生说检查出来有个直肠息肉。

周先生感觉息肉就像身体突然多了个“肉疙瘩”,特别担心会加重病情,癌变成肿瘤,到时候错过治疗时机就麻烦了。于是他向医生“直肠息肉会癌变吗?是不是要做手术切掉?”

好端端为何会长出一个“肉疙瘩”?

我们都知道人体器官上遍布着各种膜状结构,黏膜在正常状态下,呈现出浅粉色、平滑的状态,而息肉就是这层黏膜表面上长出来的赘生物。一般息肉存在于空腔脏器的内表面,根据生长位置不同,一般常见的有鼻息肉、声带息肉、胃息肉、肠道息肉、子宫息肉、宫颈息肉等

诱发息肉的因素很多,有可能与患者长期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有关;也有可能跟长期便秘刺激肠道有关;甚至与激素水平及遗传因素都有很大关联。例如,雌激素水平过高,可刺激子宫内膜组织增生,形成息肉。

息肉“悄无声息”,如何发现它?

身体突然冒出一个肉疙瘩,自然会感到不适和异常。息肉长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息肉长在声带上,称为声带息肉,它会影响人发声,说话时声音嘶哑;息肉常在胃部,称为胃息肉,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息肉长大,就会表现出上腹隐痛、腹胀,少数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长在直肠上的息肉,称为直肠息肉,患者在排便时会有便血、肛门出血的症状。

息肉就跟它的名字一样“悄无声息”,除非有明显症状,否则很多息肉都无法通过肉眼能检查出来。检查息肉的手段有很多种,包括鼻息肉可通过鼻镜判定,声带息肉可通过喉镜观察、对于早期无明显症状的胃息肉,也可以通过胃镜早期判断出来。

息肉与癌症是“近亲”

息肉虽然长得慢,但却跟癌症是近亲。一旦遭受外界刺激,“黑化”后的息肉,也会发展成恶性肿瘤。因此,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有可能是“黑化”的前奏,尤其是直径>2cm的息肉,一定要提高警惕。

当然也有些息肉性格“憨厚”能与人体其他组织“和平相处”,这些息肉一般体积较小,不到1cm,且带蒂,不易发生癌变。

长了息肉,切还是不切?

有人担心长了息肉会发生癌变,一律“切除”处理。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是要动刀子的。再说动刀子,对人体伤害也大。根据不同的息肉,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胃息肉:可分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一般炎性息肉癌变率很低,在0-5%之间,可以考虑随访观察;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达25-50%。当患者在胃镜检查下,发现胃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或已发生出血,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无论息肉多少、什么类型、有蒂无蒂都要进行手术切除。

鼻息肉:鼻息肉的癌变风险相对肠息肉、胃息肉小,但如果鼻子经常出血,也有可能发生癌变。鼻息肉一般通过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如果体积较小的鼻息肉在一个疗程后,无明显改变,可选择手术切除。若息肉体积大,内科治疗无效或多发大息肉患者,也进行切除手术。

肠息肉:肠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这三种,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80~95%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当肠镜检查发现体内有3个及以上,大于1cm的管状腺瘤,绒毛腺瘤或者管状绒毛腺瘤腺瘤,这些都属于高危险息肉,建议立即采取手术切除。

案例中的周先生,就是被检查发现直肠长了“息肉”,建议像周先生这类患者,可先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息肉的性质,在结合直肠镜检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警惕:切除的息肉还有复发风险

目前医学对于息肉生长成因尚无明确定论,所以即使切除了体内的息肉,在经过饮食、环境、炎性的刺激下,都会让身体内部长出新的息肉。尤其是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因此,息肉不是一刀切就可以“一了百了”。息肉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定期复查尤为重要。

另外,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都是预防息肉复发的方法。

别看息肉长得慢、藏得深,一旦“自我膨胀”,它可是会要了人的命。当然,对于不同部位的息肉,我们也要“区别对待”,需根据个人体质、检查结果及医生判断,考虑是否切除。

参考资料:

[1]《查出息肉可别大意,这玩意可没你想那么简单!》.医次元.-06-04.

[2]《我叫息肉,是癌的近亲!一封来自息肉的认罪书》.健康时报.-03-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