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踏青,由于天气温暖,万物新生,从古至今都没间断过。古时踏青多结伴出游,规模庞大,当今基本是家人或者朋友结伴出游,领略山川之美,田园风光。
清明节插柳、戴柳,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一说是为了辟邪驱鬼,因为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鬼节;一说是为了纪念不贪功讨赏的介子推在大柳树下焚身而死,晋文公和百姓痛心不已,后大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赐名大柳树为“清明柳”,并折下柳枝带在头上,后世之人纷纷效仿戴柳纪念介子推。古时有插柳、射柳的习俗,当今则有插柳、戴柳的风俗。
清明节植树,清明时节雨水充足,气候适中,适合万物生长,古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到民国时,植树被正式纳入清明节的活动项目中。古时,植树一般在清明前后,据说是根据插柳习俗而来,当今,植树已经成为清明节的活动项目。
清明节蚕花会,是蚕乡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清明节既是养蚕的好时节,也是祭祀蚕神的日子。洲泉、崇福、乌镇等地有此风俗习惯,多数在船上进行,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现今在江浙地带清明节还能看见这个活动。
清明节荡秋千,在古代是清明节必参加的一项运动,据传是因为寒食节严禁用火,百姓只能吃冷食,为了不伤及身体,大家就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荡秋千就是其中一种。到了现在荡秋千只是闲暇时人们的一种娱乐工具,并非清明节专用了。
清明节蹴鞠,和荡秋千一样,是清明节中的一项运动,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参加蹴鞠大赛。在当今只能在清明节这天,由一些专门的团体才能展现此项运动了,老百姓基本已经不会了。
清明节放风筝,也是一项人们都会参与的运动,在古代不仅白天放,晚上也会放,还会在风筝上挂上一个小灯笼,待风筝飞上天后,便剪断拉线,据说这样能消灾解难。现在放风筝也成为了闲时的一种休闲活动,一般也是在清明节前后,因为这个季节的风向比较稳,风势也不大。
清明节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每个人都必做的事,表达了对先人祖辈的怀念之情。到唐朝时开始盛行,传承至今。古代多在祠堂或先人坟上进行,现在城市人多在公墓祭祀,只有在农村还能见到单独上坟头祭奠的。
清明节祓(fú)禊(xì),是清明节融合上巳节而来,到了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在水边饮宴,洗濯去垢,消除不降。到了现如今,已经没有人在水边饮宴了,在少数地区有用柳枝沾水洒在身上,以寓意消灾解难。
清明节打马球,也是一项清明节的运动之一,但一般老百姓无法参与,多是达官贵人在清明节时进行的一种体育运动。当今已经不可见了,作为传统习俗早已失传了。
清明节斗鸡,是一种竞技娱乐游戏,而且从清明节开始,到夏至才结束,是清明节活动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不仅老百姓喜欢,连皇帝也非常爱好斗鸡。到了今天,已经没有此类活动了,清明节人们也不会再举行这类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