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千年乌镇 [复制链接]

1#

千年乌镇

文/袁保飞编辑/磐石

去过甪直,游过周庄,这次来到乌镇,应该说中国的“江南六大古镇”我光顾了一半。小桥,流水,人家,石板路,乌蓬船,青砖,黛瓦,古建筑……感觉虽是大同小异,但确也各有风采。比如眼下的乌镇,浓浓的古韵中就夹杂着诸多的“土”元素。印染花布,丝织旗袍,竹刻工艺,手工鞋帽,地方美食,古旧戏台,传统民俗…

乌镇的这种“土”,来自遥远的“古”。据考证,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乌镇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生息繁衍,单单建镇就有年以上的历史。

乌镇地处江浙沪“金三角”地带,属太湖流域水系,境内不但河流纵横,水网密布,还有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

乌镇古谓之“乌墩”,春秋时期的“乌墩”是吴越两霸的边境重地,秦时属会稽郡,唐朝隶属苏州府,宋代为避南宋宋光宗名讳易名设镇,自此乌镇得名。明清时期在此一度设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区区小镇而行使相当于府衙的职能。

乌镇是我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不但环境优美,更是人才荟萃,学子辈出。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编选者梁昭明太子萧统,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理学家张扬,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文学巨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先生都是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名字犹如闪烁在浩瀚夜空的点点繁星,让人心醉神迷。因此在我国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如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都曾慕其绝代风华游于此,居于此。他们无论是来到乌镇,或者是从这里走出乌镇,只要得此水乡博大聪慧之滋养,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无不留下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

如今的乌镇是国家级五A级风景区,全国二十六个*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这里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构屋,水镇一体,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的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加之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早已成了东方古文明的活化石。

对于乌镇这不可复制的“古”和“旧”,自古溢美之辞众多,时下更有人盛赞,“是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一张古老色彩依然很重的史页”,然而对此我不能苟同。

且不说乌镇有与江浙沪高度融合的公路网,水运网,高铁线;且不说乌镇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人文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一二三产业优势;且不说乌镇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现代化的基础没施,单就下列两项就足以说明,乌镇既成功地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也融进了现代文明和尖端科技的时代元素。

一,年11的19日始,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互联网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互联网大亨马云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那么这张“古老色彩依然很重的史页”算否被翻开?

二,年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获浙江省科技厅和省发改委批复,也就是说乌镇人自己也正在努力谱写这个千年古镇全面发展的新篇章。那么还能说乌镇受“现代化文明影响不大”吗?

袁保飞年秋月写于皖北茨水

袁保飞,男,安徽省太和县人,从事中学教育四十年,现已退休,曾任中学校长,教办副主任。本人酷爱文学,写作。尤爱中国古文化,作品多见于《天涯社区.灼灼其华》网页,网名“草绿依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