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和李子柒都推出了自己的螺蛳粉,张柏芝“肿是什么,螺蛳粉真的告诉我”,至于月饼和青团更别想躲得过螺蛳粉馅。
随着这股臭香的力量逐渐蔓延,有关螺蛳粉大题的解法也越来越粗暴,后缀是什么似乎都已经无所谓,只管往上叠加就对了。
而“螺蛳粉+小镇”的出现,更是把这种粗暴感推到了全新的高度。
千亿特色小镇,沦为房企转型专用通道
以日本轻井泽、奥地利哈尔施塔特等为首的一批小镇在中国旅游市场受追捧的热度来看,小镇在中国游客心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轻井泽作为世界级文旅小镇
每年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前去游览
而这份过于热烈的追捧,也催生了国内一大批小镇的出现,其中比较成功的当属乌镇和阿那亚。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以文化和艺术立足,充分发挥了当地的特色资源,并始终保持了一贯水准的运营,使得这两个小镇在大浪淘沙的旅游市场中,始终定位分明,客流络绎。
乌镇每年举办的全球互联网大会
这样世界级别的项目也无任何可复性
但更大的问题是,能数得出的成功小镇,似乎也就仅止于这两个。
比如曾和乌镇齐名的古北水镇,就走起了“下坡路”。中青旅年度年报中披露,明星项目古北水镇的在中青旅2.32亿元的亏损中,“贡献”了1.71亿元。虽然恰逢疫情影响,但客流增长的停滞、景区内业态单一等等的忧虑,却也实在挥之不去。
不管怎么说,小镇的初衷是好的,尤其在后疫情时代。越发小众和自然的目的地喜好,以及以度假和休闲为主的旅游需求,与小镇所追求的“中国处处美,小镇故事多”的特点不谋而合。
但是很多国内小镇的自杀式操作,却着实让“小镇热”逐渐沦为“小镇过敏”。
从最初的“一切都可以小镇化”所带来的盲目投资扩张和政绩工程,再到建成后严重同质化的体验、压根为0的IP内容驱动,甚至许多房企打着“千亿特色小镇”的幌子,明目张胆搞成跑马圈地的传统房地产项目,许多“特色小镇”就这样一路朝着鬼城和烂尾的结局狂奔而去。
李亚鹏投资的丽江雪山艺术小镇,项目暴雷爬上热搜
没有策划,只有克隆,在荒凉的深山,巴黎的左半边拔地而起;无所谓选址,也无须IP,镇镇都可以倒卖乌木梳和烤鱿鱼;设计不要紧,故事可以编,许多莫名其妙又具象到不可思议的小镇建筑在网红们探访后反倒成了另类打卡地……
这一切都让小镇两个字,蒙上了一层阴影。
螺蛳粉小镇,有没有更多可能?
就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小镇抱有负面印象的当下,螺蛳粉选择了勇敢拥抱它。这碗近几年全中国最火的粉,能成功与小镇结合吗?
单从它的网页上看,离成功似乎会有一定距离。
打开螺蛳粉小镇的